□毛煥章
在岳陽云溪區云溪街道文苑路的西端,經常有一位耄耋老人,拿著一把掃帚,清掃街道兩旁的垃圾。老人個頭不高,皮枯骨瘦,滿臉皺紋,寫滿了滄桑歲月留下的印記。
老人名叫潘恒舟,出生于1932年,家住云溪鎮清溪村木嶺潘家。父親在他六歲時被日本侵略者抓去做苦力再也沒有回來。十四五歲他就成了家里的主勞力。
1950年1月,潘恒舟懷著保家衛國的雄心壯志報名參軍。他擔心母親難舍骨肉之情,頭天晚上就偷偷跑出去,在村公所住了一晚,第二天一早就趕到臨湘兵役局報到,隨后被安排在臨湘集訓40天,編入臨湘區中隊和湘潭軍分區警衛連服役。1951年通過嚴格的體檢和政治審查,潘恒舟被調往武漢第四野戰軍中南軍校。當時軍校接到了運送軍需物資去朝鮮的命令。軍校官兵負責押車,一批五十多輛車,他們日夜兼程,一個禮拜就過了鴨綠江,親自將軍用物資送往朝鮮人民軍手上。后來潘恒舟一直是志愿軍汽車兵。1953年7月27日,《朝鮮停戰協定》簽署,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結束。同年9月潘恒舟退伍回到了云溪木嶺潘家。
從軍營到農村,從士兵到農民,職業和環境發生了變化,但他為國家奉獻為人民服務的志向沒有改變。
潘恒舟退伍回家后,一邊辛勤地耕種,減輕母親負擔,一邊積極參加社會活動。1954年,長江遭受百年一遇的大洪水,潘恒舟帶領家鄉100多名勞力奔赴臨湘長江大堤抗洪搶險第一線。因他帶領大家抗洪表現突出,受到上級表揚,并加入了共青團組織。洪水退去后,原來的老堤又窄又矮,需要加寬加高。冬日里,他們奮戰了一個多月,直到因冰凍嚴寒而被迫停工。待天氣好轉,已是臘月二十三日,潘恒舟回到家鄉又調集了幾十名勞力,經過日夜奮戰,于臘月二十七日完成了修堤任務回家過年。由于潘恒舟以身作則,身先士卒,帶隊有方,完成任務出色,被評為甲等模范,并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。1955年他擔任萬家鄉治安委員兼中隊長,負責社會治安。后調云溪鄉政府任民治委員,每晚巡查鐵路,防盜防匪。因工作突出,1957年被任命為云溪鄉清溪大隊黨支部書記。
潘恒舟辦事有魄力,做事雷厲風行。1958年到1965年間,由于潘恒舟原則性強,立場堅定,做事雷厲風行有魄力,他被抽調去搞社教。社教結束后又繼續回到清溪大隊擔任黨支部書記。他在10余年的支部書記任上做了三件大好事:
一是以身作則,帶頭搞生產修水利。1972年帶隊在臨湘龍源修水庫,被上級評為優秀黨員、優秀支部書記。
二是改港造田。當時全國正在農業學大寨,清溪村地處山區,山多、田地少,人均幾分田。潘恒舟帶領群眾把清溪中段建屋組前的荒地,改成了22畝放水不響的好田。田改好后都分給了建屋、破塘沖、吳松沖、毛園四個隊,而自己木嶺潘家一分田也沒有要,這種大公無私的精神得到了群眾稱贊。
三是關心群眾疾苦。有一天,村民李美良家突然失火。潘恒舟第一時間趕到現場,一邊跑一邊大喊救火。他冒著生命危險爬上屋頂,扒開瓦片,把水向下潑。由于書記帶頭,附近趕來了幾十人,不到半個小時就把大火撲滅了,保住了整個屋架未塌。李美良母親跪在地上大呼:“感謝好人潘書記!”
1972年7月,公社為了增加糧食產量,在黃泥溝準備建一個農場?;暮诪?、蒿草一片,要建農場,上面沒有經費,又談何容易???調誰去負責呢?公社黨委討論時,大家一致認為潘恒舟最適合這個職位。因為他黨性強、干勁大,又服從調配,必定會辦成大事。
潘恒舟接到通知,盡管他知道一家人從清溪木嶺要搬到幾十里外的黃泥溝,肯定會面對很多困難。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,這就是潘恒舟特有的黨性氣概,特有的軍人本色。
他帶領農場三個隊幾十個勞動力經過千辛萬苦,將100多畝荒地變為良田,還開挖了100多畝的大魚池,并且在荒山上種植了松樹和杉樹。同時,還開鑿了兩公里長的兩用渠道,汛期可以排漬水,旱時可以引水灌溉。在他的帶領下,經過10年的艱苦奮戰,昔日荒野的黃泥溝建成了水旱無憂、糧牧漁三旺的好地方。
老驥伏櫪,志在千里,人間夕陽重晚晴。潘恒舟年輕時在工作崗位上勇挑重擔,退職退休了依然發揮余熱。
1987年退休后,他仍然住在黃泥溝的老虎咀,積極參加黨支部的各項活動,主動做好傳幫帶工作。哪戶的計劃生育碰上麻煩,他主動去做思想工作;哪戶的上繳任務沒完成,他去幫助解決;哪里鄰里之間產生了矛盾,他立馬去調解……1997年以來他先后數十次評為“優秀黨員”,被黨組織授予“光榮在黨50年”榮譽證書。
打掃街道如今已成為潘恒舟晚年生活中的一種習慣。附近鄰居勸他:“潘爹您這么大年紀了,別管這么多!”潘恒舟卻笑著說:“年紀是大了點,卻還動得,有一分熱就發一分光!”于是大家稱他“街道義務保潔員”。這就是一位92歲的抗美援朝老兵,一個有著整整70年黨齡的老黨員潘爹的激情歲月。